首页 >> 筒冠花属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诸暨艳山姜黄棉木秦岭柴胡水生黍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8-17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文中针对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方向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设意见……

中国园林10月27日消息: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安全都有益可图的重要保障。文中从城市连片发展、污染跨区域传播、生态系统破碎、休闲空间不足、外来景观入侵、伪生态行为泛滥等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树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乡生态景观一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地域乡愁生态景观、城市森林百年大计的森林城市建设观念,改正破坏河岸自然植被、全面硬化河道、净化城市林地落叶等伪生态行为。最后,针对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方向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设意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协调城市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的关系。2015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南非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林业大会上,城市森林对建设可持续城市的贡献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中国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受到普遍关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也确定2016年在中国珠海举办“首届亚太城市森林论坛”,把中国的城市森林建设经验和国际城市森林研究成果进一步分享给亚太国家。从1989年中国林科院引入城市森林的概念到2004年国家林业局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中国城市森林科学研究与森林城市建设已经走过了26年的历程,森林城市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未来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这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成功的创新实践。面对新形势,森林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这里就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城市森林建设策略,谈几点看法。

1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关的6个突出问题

建设也是百年大计。这次中央把森林城市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本身就是针对城市发展需求和顺应世界城市生态建设潮流做出的战略选择。分析我国城镇化,有很多特点,但与生态有关的6个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认真解决。

1.1城市连片发展

从我国城市发展的态势来看,一方面是单个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展,另一方面是城市群、城镇群的连片发展。除了比较熟悉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大型城市群,长株潭、中原、成渝等城市群也规模宏大。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大片的硬化土地也带来城市生态空间受到挤压,地下水稳定的补充空间缺乏,城市热岛效应也日益突出,出现城市缺水与内涝并存,缺水城市不断制造“海景”的尴尬局面!

1.2污染跨区传播

城市的连片发展强化了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以雾霾为例,最初是以北京、石家庄、济南等单个城市发生短暂雾霾天气为典型,后来是整个华北地区的雾霾时常发生,到整个中国城市化地区雾霾天气的常态化。据2015年10月16日的最新报道,“雾霾南北通吃!从吉林到广东多地遭遇重污染天气”。还有河流污染,过去是少数河流的局部河段,现在是整条河流的水质不容乐观,上游城市污染带给下游地区。环境污染扩散已经没有行政界限,跨区域传播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1.3生态系统破碎

城市化是建筑用地的急剧扩张,既有摊大饼式的展开,也有蜘蛛式的覆盖。对原有的绿色空间特别是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的挤压和切割,造成自然空间的破碎化。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为例,这种铁庇护阻断式的运营管理方式,以及劈山开路的建设模式,造成许多动物铁窗式的永久隔离在一定的地域内,成了“人类活动海洋”里的生存孤岛,限制了迁徙和基因交流,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1.4休闲空间不足

一般来说,居民出行500m有日常休闲空间,对于居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很重要,是让居民共享生态福利最直接的体现。日本的研究认为居住在可以步行到达城市森林的老年人死亡率下降,荷兰研究表明身体和心理健康与居住区拥有的绿色空间成正相关,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居住离城市森林绿地越近,居民每周进入绿地休闲的次数越多,其压力指数越低。目前,很多城市可进入绿地少,居民进入绿地不方便。我们对广州外环高速以内中心城区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分别有73%、46%和18%的街区在步行2 km、1 km和0.5 km距离内能够到达大型城市森林斑块(树冠连续覆盖度0.5hm2以上)。

1.5 外来景观入侵

中国城乡绿化建设非常注重引进外来植物,既满足了多种功能需要,也丰富了城市景观。但这当中也曝露出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度使用外来植物,过度强调“奇花异草”,带来建设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不容易引起注意的生态安全影响。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多年来持续的引种和大量使用外来树种,已经形成了郊区山地桉树、马占相思等外来森林景观为主,平原城乡以棕榈等外来观赏植物为主的景观风貌。在福建晋江,由于城镇化对河岸自然植被带的严重破坏,河岸植被中外来植物比重高达34%。可以说,一些地方外来植物占据了生态景观的主体,形成了实质上的外来景观入侵,很多乡愁景观在消失,同时对本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要加强对城市化地区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科学评估外来植物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植物景观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乡愁生态文化的影响,为科学引进和使用外来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1.6 伪生态行为泛滥

近年来,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各部门也把生态治理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但部门观念的差异和关注点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治理对策,这当中也出现了很多貌似正确而实际上是破坏生态的伪生态行为。

1)以防洪安全为名全面硬化河道。河流考虑防洪排涝来修堤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很多城市把整个河流的堤岸全部硬化,继续在走欧洲曾经走过但已经放弃并改正的错误之路。难道我们几年之后,还要以所谓理念改变、提升改造之名再折腾回我们本应该现在就能够采取的治理模式!

2)以防火和搞卫生为名净化城市林地落叶。2014年,我们对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调查表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绿地的地表覆盖率分别为55.29%和68.94%,也就说有30%~45%的绿地是裸土的。我们的林地缺少了本应该有的枯枝落叶层!把城市绿地落叶扫掉,表面看似“干净”了,实质是把森林树木储水、降尘功能弄没了,反而使城市更脏了,也取走了林地重要的养分来源。这个问题笔者在2007年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就讲过了。8年过去了,我们的绿地还是大部分裸土。

3)以治理提升为名改造原有自然景观。景观优美是我们的追求,但何为美?自然就是美。一些地区在生态建设中,过分注重人造生态景济南实验机厂万能实验机功能全面观和色彩组合等视觉效果,把原本自然的河岸林带硬加上透水砖、栽植人工草皮,把道路、河流原有的林带砍掉,栽植上所谓的色带、色块!这种行为是纯粹的伪生态,是以建设的名义在破坏生态!

4)以美化乡村为名移植城市绿化模式。乡村森林景观不仅是生态环境,也是文化传承和生产生活。无论是树种的选择和栽植的空间地点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北方村庄道路杨柳榆槐,庭院里柿子、核桃很常见;而在南方,比如珠三角一带村庄里的树木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村后樟树、红豆杉等自然风水林,村口大樟树、大榕树,小河竹林依水,院内龙眼、荔枝、菠萝蜜、番荔枝等各种果树以及九里香、白兰花等芳香植物,这是典型的乡村人居林景观。而在许多新村规划建设中,照搬外来植物、色块、色带等过度人工化绿化模式,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态景观风貌。

城市内涝,我们老是抱怨地下管问题,其实管再完善也是排水啊!我们城市缺水,更主要是的不是快速排出去,而是安全地储存起来。实际上我们城市巨大的吸水储水空间没有发挥作用,绿地是硬梆梆,下雨不存水,雨后要浇水!我们的河流变成了泄洪渠道,雨过河干!城市地下水埋深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现在提出海绵城市,又开始下沉式绿地。这是好事,但当初不知道绿地要有水土保持功能吗?我们过去的绿地在追求“微地形”“新加坡”等效果,“土丘式”栽植的树木很是普遍!绿地不仅不存水,还要送土上路!

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已经从建成区扩展到整个市域范围,以及城市群的尺度上。必须树立共生、共建、共享的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的理念,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生态建设策略!

2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可借鉴的7个主要经验

2.1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现代城市发展趋势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间的扩展,还应该包括森林、水为主题的绿色空间、蓝色空间建设。国外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确保了城市森林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1990年,美国农业部建立林业基金专户,用于保证城市森林计划的顺利实施,还成立全国性的城市和社区森林改进委员会,拨专款促进城市森林计划的实施。

2.2 在整个城市地区开展城市森林建设

城市是处在一个区域环境背景下的人口密集、污染密集、生态脆弱的地带。实践表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带有跨区域、跨时代的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也要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与配合。从国外的城市绿化发展来看,也经历了从景观化与生态化、林业与园林部门管理权限的争论,但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深度发展,面向包括建成区、郊区甚至是远郊区整个城市化地区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2.3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林

城市森林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需求,建立以森林树木为主体的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许多国家城市森林的主体是自然林,其经营管理都是近自然林模式。近自然森林的建设理念,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绿化现象基础上提出的,力图通过利用种类繁多的绿化植物,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高效、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4 利用城郊森林控制城市无序扩张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一方面单个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土地被大量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卫星城的不断出现也加剧了城市地区的用地矛盾。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都非常注意森林、湿地等保护工作,制订了长期稳定的保护规划,并通过政府、市民以及非政府组织监督落实。许多城市的周围都保留有大片的城郊森林,对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5 注重提高整个城区的乔木树冠覆盖

乔木是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和形成森林景观的基础。国外城市非常注重提高整个城区乔木的树冠覆盖率。如美国,在全国开展“树木城市”发展计划,美国林学会也提出城市树冠覆盖率发展目标:密西西比东及太平洋东西部的城市地区,全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40%,郊区居住区50%,城市居住区25%,市中心商业区15%;西南及西部干旱地区,全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25%,郊区居住区35%,城市居住区18%,市中心商业区9%。

2.6 发挥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城市化地区森林、湿地等自然景观资源破碎化是造成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既是一些物种重要的栖息地,也是许多鸟类等动物迁徙的驿站,在维持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和大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美城市非常强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景观的自然性和内部组分之间的连通性,注意大型自然林地和生态廊道建设,欧洲国家还发起了建设“生物多样性之城”活动。

2.7 建设城乡居民休闲游憩的绿道络

绿道是实现城市森林生态惠民的一种重要途径。它针对行人和非机动交通,集生态、景观、游憩和健身为一体,利用与城市道路、河流并行的绿色健康走廊相互串联,将城市绿地与郊区风景林有机联结成独立于城市机动交通络的城市森林绿道络,使市民能方便地进入公园绿地与郊野林地,同时也提高了绿道沿线各类绿地的景观和生态价值。欧美国家在这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

3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5个基本观念

在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其实质是对以森林为主体的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完善,要树立5个重要的基本观念。

3.1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观念

关于城市森林的提法,很多人纠结于一棵树是不是森林,一行树是不是森林这些形式问题。城市森林是城市地域内以树木为主的所有绿色植被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强调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连接、合理布局,形成与人工建设等相依相衬的森林景观。虽然我们很多时候栽植管理的对象是一株株树木,是众多零散是个体,但它们它与城市建筑景观、城市人群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3.2 城乡生态景观一体的观念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也体现在生态建设的差距上。有人说我们“城区像欧洲,郊区像非洲”。我国城乡环境、河流治理等暴露出来的城乡差距问题,很多都是部门分管造成的。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没有城乡差别,城市有绿茵,乡村有美景,没有生态割裂,没有景观断崖。我们要对城市与乡村森林景观进行一体化规划、投资建设,这样才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3.3 城市群环境共同体的观念

近几年城市群地区雾霾、河流污染和地下水等问题表明,城市群是一个环境共同体,各个城市的行政界限不能割断生态关联,必须环境共建。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本来就很严重,大沙叶属如果再不重视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再继续超采地下水,自然报复的力度会更大。他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环境容量的基础是生态空间;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可考虑加大河北特别是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地区退耕还林力度,成片建设森林,恢复湿地。

3.4 地域乡愁生态景观的观念

国家提出生态建设要使城乡居民都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在那里?城市森林既是保障城镇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形成乡愁景观的核心要素。要建设乡愁景观,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景观入侵问题。大量外来“奇花异草”进城,城市“人工景观”进村,绿篱多、色块多、模纹多、图案多,缺少亲和性和地方特色。因此无论是城区绿化,还是乡村、道路与河流绿化,都要充分挖掘地带性森林、树木等生态资源中蕴含的生态文化,注重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以乡土树种、地带性植被为主的森林景观特色。

3.5城市森林百年大计的观念

欧美城市除了建筑古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参天大树。中国许多古村、古城、寺院还保持着这个风貌。但前些年大树移植风也带来了乡村景观的破坏。目前我国城镇化地区森林资源质量普遍偏低,人工林、中幼龄林比重大,有面积没体积。近年来人造“苗林”很多,但苗木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很多树木被习惯性地修剪,勉强“活着”的树木很多,让人怀疑我们栽植的树木有多少能够长成未来的参天大树,实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建设城市森林要有紧迫感,但需要讲究科学的培育过程。

4 当前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针对城市森林基础相对薄弱的状况,继续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1)继续增加森林资源。从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分布格局来看,城镇化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相对偏少而破碎,数量严重不足。总体上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还是要继续增加森林、湿地等生态资产的面积。同时,要注重城市森林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在我国,很多城市的森林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以北京为例,2013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高达39.8%,但主要分布在密云、怀柔、延庆、平谷等北部山区,南部平原则相对较少,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为51%,平原森林覆盖率为20.8%。

2)建设大型森林斑块。以城郊森林、湿地以及城区公园绿地构成的大块森林、湿地,其生物多样性高、生态服务功能强,是城市的生态背景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更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石。北京近些年非常重视平原区的片林建设,2012年实施的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使平原区100~1000亩林地斑块数量增加了1 931个,1 000~10000亩林地斑块数量增加了67个,10 000亩以上增加23个。

3)恢复河岸自然植被。城市发展对河流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影响,河岸植被带被破坏殆尽,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严重。欧美许多国家的城市通过保护河岸森林植被,形成林水结合的自然景观带,有效发挥了保护河流、净化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也开始重视河道的生态化,北京11个滨河森林公园、晋江全市15条河溪治理等都提出建设会呼吸的生态河流,开始了河流植被景观的恢复与重建。

4.2 针对城市群地区的环境压力,规划建设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空间

1)保护现有生态资产。在城市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然山水和森林植被的保护。无论是莫斯科、巴黎、华盛顿还是我国杭州、南京的城市森林,世界生态良好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最好的城市森林不是人造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地带性森林景观。因此,城镇化过程中要划定生态红线,建立永久保护林地、湿地。

2)建欧白英设森林生态缓冲区。要避免城市连片发展带来的弊端,就要加强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空间建设。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16%土壤遭污染,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建议要结合城郊污染土地生态修复,实施退污还林,发展花卉、苗木等非食品类生态产业,增加生态空间,促进乡村生态经济发展,也为农业生产预留应对粮食风险的空间。

3)恢复区域性生态廊道。城市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和相互之间的连接被隔断,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威胁生物多样性。因此,要在大型森林、湿地之间,在城区与郊区、地区与地区之间,通过沿河、沿路建设足够宽度和相对自然的森林绿带,形成区域性骨干生态廊道,促进生物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在加拿大多伦多,穿过市区河流两侧的森林和自然景观都受到保护,形成了贯通整个地区的3条森林生态廊道。北京近年来也通过实施“五河十路”绿化构建了15条森林生态廊道,特别是温榆河、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廊道对于京津冀的生态一体化非常重要。

4.3针对城乡生态环境的蜡菊差距,示范推广县域范围的城市森林建设

1)开展县域的城市森林建设。我国县城和村庄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与大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2004年以来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引领国际城市森林建设的典范。但目前主要是在地市级城市开展,一些县城和乡镇的森林建设还是相对薄弱。据统计,2014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3个(直辖市4个、地级市288个、县级市361个)、县1 596个、建制镇20 401个、乡12 282个。因此,今后要在每个县级行政区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制造商说他们的PU塑料材料由于化学交联而具有各向同性的机械性能,真正带动县城和乡村森林景观提升,缩小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

2)建设乡愁森林生态景观。县城和乡村森林景观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建设模式。优先保护古树、风水林、水岸林等具有地方景观风貌和文化特色森林生态资产,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改造建设,传承生态文化。同时,在造林绿化树种选择、树种配置和管护等各个环节要尊重自然、尊重地域生态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努力保护和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使城乡居民都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4 针对现有城市森林质量问题,科学开展城市森林的营造、管护和经梵净蓟营

1)增加乔木比重。乔木意味着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地上空间,这是城市森林发挥防护功能的基础。从森林生态学的角度,乔木是形成森林群落的建群种,有了乔木就有了森林环境,其树下、林下的灌木、草本自然会逐步发展起来,这是森林演化的必然,并且这样形成的森林群落最自然、最稳定。

2)培育鸟语花香森林。健康的城市森林是提供高效生态功能的基础。城镇化地区人工植被比重大,树种来源丰富,注重色彩组合。要从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更加注重动物多样性,注重栖鸟、引鸟植物的保留和应用,营造多种生境,培育鸟语花香的森林,建设景观优美、生物多样的近自然健康森林。

3)注重绿地土壤保育。城市绿地土壤不仅直接关系树木的健康生长,也影响城市水土流失和空气中的粉尘来源。很多城市绿地是“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利用树皮、树枝、碎木、树叶、树根等树木材料加工形成的有机地表覆盖物,既能显著改善城市土壤性状,促进树木健康生长,抑制杂草生长,又能起到防尘、装饰的良好效果,应该广泛应用,使其真正发挥城市海绵的功能!

4)加强林木后期养护。我国的城市森林多为新造林,大苗造林形成许多初具森林效果的“苗林”。但林木的成活、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三分造七分管”,要加强新造林的后期养护,针对不同城市森林的功能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定向培育和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引进开发适合于城市森林的培育技术,才能避免造林不成林、成林不成景的问题!

4.5针对生态惠民的实际需求,注重开发城市森林的社会经济价值

1)扩大生态休闲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假日的生态游憩需求是城市森林建设重要内容。要增加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绿道等生态游憩场所的数量和合理布局,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休闲空间。

2)开发经济文化价值。城市森林建设除了使城市和居民有了更多的绿色空间,还要发挥生态、产业和文化的综合效应。要注重发展郊区的生态休闲、种苗花卉、经济林果等产业,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参与式体验式生态科普场所,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态文化互动传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森林让环境更健康!享受品质生活,就要发展城市森林。这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必然!方向找到了,路径还要走对。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26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关于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中对森林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门指示,提出“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发展城市森林,是环境建设的百年大计,这是为我们自己的品质生活,更是子孙后代的幸福长久留下绿色财富!

济南中医肝病医院怎么样?好不好?
潍坊长安医院检查精子需要多少钱
重庆九五医院治疗抑郁重庆如何安慰、开导抑郁患者?
308光疗后皮肤上会出现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