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里山榆

智慧养老让居家老人享贴心服务葎草属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8-15

智慧养老让居家老人享贴心服务

如今,互联网方兴未艾,养老服务也搭上了这趟车。芜湖市通过政府买服务,建设覆盖全市的智能化平台,走出一条“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新路子——

王大爷家住芜湖市凤凰山社区,前不久,老伴突发中风,因儿女不在身边,王大爷情急之下,赶紧按下新装的智能呼叫设备,回复电话后工作人员迅速将老人病情及家庭住址传递给120急救中心,同时把老人发病时间、120出车过程等信息告知王大爷的儿子。15分钟不到,一辆救护车赶到楼下,为王大爷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王大爷是芜湖市智能化养老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如今该市已有5732户居民接入智能呼叫系统,上门服务人员达3000余人,老人们的医疗、生活等困难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依靠科技,搭建智能平台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逐步加快,尤其发达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以我省芜湖市为例,2013年底,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6.75万人,占总人口17.38%,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迫切。

根据芜湖市民政局近期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统计,超过90%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65%的老人感觉现阶段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够规范且花费较大,绝大多数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够让老人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家养老已逐渐成为老人的不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让这种模式的养老更有实质性的服务体现?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王伟表示,不少养老机构的做法是依靠专门人员定点服务,可这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若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按时、按点服务可能失效,因此信息滞后成为居家养老业发展的瓶颈。

“为发展居家养老,我们在全市建立7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但由于社区没有管理经验,加上人手少,资金保障不到位等原因,40%的照料中心处于半服务状态,而社区志愿者和周边服务资源却显得过剩。”芜湖市民政局副局长魏安阳告诉记者,为整合社区资源,破解居家养老信息滞后困境,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靠信息化科技力量,推进智能化养老建设,搭建社区综合性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同步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去年,芜湖市引进援通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并整合原有的96365养老特别服务号,形成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信息系统既单独运作,又与所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对接,实现市区全覆盖,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居家老人可以直接通过安装的呼叫器求救或求助,也可拨打96365寻求帮助。此外,居家养老信息系统与120、110、119等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必要时为老人及时提供求救服务。

“自从安装这个智能设备,许多难事都能指望它。”74岁的纪庆贵说,电器维修、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等等,只要按下绿键,不多久就有人上门服务,还不收任何服务费。

前段时间,她家的燃气灶老打不着火,附近一位维修师傅上门检查发现电池没电了,没收一分钱,还帮他们换上家中多余的新电池,十分便捷。

政府购买,加大政策扶持

去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在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上迈出重要一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政府在公共预算中拿出经费,向各类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拨款资助,或以公开竞标的方式购买社会化服务。目前,我省不少地市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为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我们今年计划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项目的形式,为具有本区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安装固定呼叫器,每户每年补贴120元居家养老呼叫信息费。”据镜湖区民政局局长徐骏介绍,为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智能化养老服务供给,该区通过委托社会组织定期向辖区内空巢老人打电话的问候方式,主动关爱空巢老人,及时协调解决老人因身体原因和子女长期在外无法照料而引发的各类问题。

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离不开政府“兜底”和政策扶持。“受经济条件所限,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任何通讯工具,无法享用智能化养老服务,这些多是空巢、孤寡老人,由于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他们恰恰最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帮助。”王伟告诉记者,芜湖援通智能养老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网络资源和线下社区服务商,运营一年多来,主要通过补贴吸引周边服务商参与其中,让他们就近上门为老人提供家政、医疗、餐饮、维修等各类免费或低偿便民服务,有时还通过社会志愿者开展帮扶;虽得到社会各界和老年群体认可,但由于盈利点低、政府补贴群体较少和赠送设备费用等原因,亏损已超过100万元,若所有补助资金都由企业垫资,持续运营的压力将十分巨大。

“智慧养老事业是互联网大潮下的新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各方共同参与。”有专家指出,要把智能化建设列为老年事业发展规划,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政府应建立健全发展智能化养老的扶持政策,加强老龄信息化建设;此外,应根据电子数据库,逐步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生活困难且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人性化。

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模式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约100万人,有专业资质的约30万人,较之2亿老年人口且不断增加的趋势来说,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缺口不小。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和互联网经济崛起,借助人口大数据库,实现跨部门新型关联特色服务,达到医养护一体化成为居民养老新期盼。我省在养老“保基本”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积极探路医养结合模式的智能化社会养老。

“住进这个老年公寓,生活方便不说,身体也得到调养。”70岁老人王玉兰家住南陵县籍山镇,儿子儿媳均在外地工作,由于身子弱,老人长期缺人照料。之前住在传统养老机构,患病后,常常得往返于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实在不方便。如今,她住进与医院一墙之隔的牯牛山老年公寓,不但有专业人员悉心照料,身体稍有微恙,按下床头的智能呼叫器,5分钟内就有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转”。

据了解,这种“医养结合”类型的智能化社会养老在我省处于刚起步阶段,芜湖市仅此一家,因此政府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增加扶持力度。为促进医院与养老院一体化联动发展和软硬件信息平台建设,南陵县无偿划拨30亩土地,给予公寓每张床位4000元财政补助;投入运营后,政府按实际入住人数每人每月提供100元补贴,对入住的五保老人,给予年均每人5760元的生活补助,医疗费用实行实报实销,从而让空巢老人真正实现老无所虑、老有所依。

“光有简单的资金扶持还不够,推进智慧医养护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通养老服务与医护、医疗资源之间的连接通道,切实提高居民养老服务水平。”省卫生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处长李叶西建议,可合理推进存量医疗资源向养老、养生领域转型,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此外,应运用互联网技术,适时将闲置或低效运转的医院、服务站转型、整合为线上线下的专业养老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和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沈宫石 柳文 )

天津大棚管

手提袋

深圳龙华纸箱厂

萧山机场航空托运

二手电脑绣花机

碳排放管理师怎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