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西阿魏

加强田管确保丰收苹果薄荷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8-13

加强田管确保丰收

人勤地不懒。当前,北方玉米处于灌浆后期,南方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夺取秋粮丰收关键阶段,加强田间管理正当其时。

7月,农业部启动“强化服务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强调抓“管”提单产,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制定技术方案,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加快落实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本专刊围绕农业部提出的四条关键措施,先后刊发了抓“抢”保面积,抓“抗”保安全,抓“防”减损失三个专题,本期刊发第四期——抓“管”提单产。

抓住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

王瑜

中秋过后,秋意渐浓,田里的玉米快要收了吧?笔者拨通了山东省齐河市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技术负责人马仁元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刷拉刷拉”的声音,原来老马正在田里查看玉米长势。他说,不着急收,后期阴雨天少,还能灌浆10多天呢,如果天不下雨,国庆节后晚收1天,一亩地就能多收20斤玉米。

老马说的“晚收”,正是近年来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一项玉米增产关键技术——适期晚收,即在不影响冬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适当推后收获时间,增加玉米千粒重。这项技术不需要投入,但效益不容小觑。试验数据显示,当植株中上部有7-8片绿叶时收获,千粒重为318克,当植株只有1-2片绿叶时收获,千粒重最高,达到345克。

将近30克的千粒重差距,让今年遭遇63年最严重旱情的河南省找准了玉米稳产增产的抓手。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在全省“三秋”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算了一笔增收账:玉米收获期每推迟1天,亩产会增加1%以上,全省5000万亩玉米晚收3天,就可增产10亿斤。关键时期的关键技术,对于粮食的稳产增产就是这么给力。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传统的精耕细作栽培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就拿玉米来说,农民现在是施肥、播种一步完成,再打一遍除草剂就不下田了。农民不下田,不等于没有田间管理。据了解,玉米60%-70%的增产技术集中在播种环节,只要这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田间管理就能事半功倍。俗话说,“秧好半年粮”,育秧环节对于水稻生产的重要性也是一样。

适应轻简化栽培要求,农业部门以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加强田间管理。其中,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和大棚育秧、玉米和马铃薯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抓住了不同作物关键生长期的核心需求,提升了田间管理的针对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迅速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在粮食连年增产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前,北方玉米正处于灌浆后期,而南方水稻也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攻粒重、争大穗的关键阶段,也是防早霜、防寒露风的关键时期,加强田间管理正当其时。需要注意的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秋伏旱、东北早霜和南方寒露风叠加出现几率较大,田间管理情况较为复杂,要想关键技术发挥关键作用,各地农业技术人员既要细化技术方案,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关键技术的时效性,力争秋粮安全成熟,为全年粮食再获丰收锁定胜局。

山东阳谷:包村包点多项技术落进田

本报见习记者李国龙

几天前,山东省阳谷县博济桥丕兴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丕兴跟记者念叨起了他的“预丰经”:今年,丕兴合作社种了2500亩夏玉米,“与之前一家一户各自种植相比,现在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得到县里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多了许多。”

阳谷县农业局近期的调查情况显示,夏玉米一般地块亩穗数4200~4500,穗粒数460~520粒,8月至今温度、光照均较有利于玉米灌浆,预计千粒重较上年有所增加。

今年,该县石佛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咨询服务中心,对示范方内的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粮食种植合作社带头人、从事农机、农药植保专项工作的技能工人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推广及培训等服务3400多人次。在种植和管理关键环节,该县挑选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实行包村包点,把秸秆还田、精选良种、种子包衣、机械化精播、配方施肥、“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多项技术落实到了田里。

据悉,该县今年夏玉米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5%以上,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登海系列、浚单系列、蠡玉系列和聊玉系列等主要品种均为经过山东省审定或经国家审定适合山东区域种植的品种,品种的适度多样化增强了夏玉米抵御不良气象和重大病虫危害的能力。

田间管理上,采用苗前、苗后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74万亩玉米田杂草的基本防治;对病虫害开展针对性的植保措施,防治灰飞虱、蓟马约60万亩,防治棉铃虫、玉米螟、甜菜夜蛾等约40万亩,防治蜗牛面积约30万亩。

江西新余:病虫防治技术服务作用大

本报见习记者董文龙

目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晚稻已大面积进入关键的抽穗扬花期。渝水区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依靠科技加强病虫害防治,力保晚稻丰收。

据渝水区水北镇农技站站长廖水根介绍,今年入夏以来,雨水较往年偏多,气温偏低,水稻生长积温不足,造成早稻收割推迟,影响了晚稻插秧。同时,在8月份晚稻也受雨水偏多的影响,在营养期秧苗长势受到影响。

面对晚稻种植的不利条件,渝水区通过推广利用“水稻壮秧肥”浸种技术,控制育苗期秧苗株高和根系生长,把晚稻插秧期推迟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据廖水根介绍,晚稻长势虽然受到8月份阴雨天气影响,但进入9月份以来,天气持续晴好,热量充足,对于晚稻的生长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现在晚稻生长已进入关键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廖水根介绍说,渝水区已建立区、镇、村三级病虫害监测网和村委信息员制度,对发现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等晚稻病虫害及时组织农技专家制定防治策略,并在“163惠民信息网”上进行发布,同时印制发放病虫害情报3000余份,通过多种渠道送达农民手中。

黎海军是渝水区的水稻种植大户,今年承包了600亩水稻,记者在他的稻田里看到,晚稻长势正旺,灌溉水源正源源不断地流入稻田中。“今年水稻长势不错,区农技站送来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接下来没有异常天气的话,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黎海军说。

责任编辑:王伟

玉溪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大庆治疗阳痿早泄多少钱

毛发红糠疹吃什么好如何预防

乌鲁木齐妇科医院排名

福州治疗皮炎费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