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山桃

甘肃退耕还林十多年山变绿民增收食蕨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7-29

甘肃:退耕还林十多年山变绿民增收

11月15日消息: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做出的重大决策。自1999年起,陇南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完成退耕地造林123.65万亩,荒山荒坡地造林219.2万亩,封山育林15.65万亩,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市的9县区195个乡镇一百多万人。因此,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总结会上,陇南市市长陈青由衷地说:“实施退耕还林,不仅有力带动了陇南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为“吃饱肚子”早出晚归的陇南百姓,开始了无序的开荒运动。虽然大多数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如此“惨无人道”的生态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毁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那个年代,为了有口饭吃,谁也不去多想。”徽县麻沿河乡76岁的贾老汉提起当年砍伐森林,开荒种地的情景,依然有些心痛。“不仅砍了树干,还要抛光树根,真可谓“赶尽杀绝”啊!”

十几年前,麻沿河两岸的山坡上,到处还是被人们开挖过的“伤疤”。那时的无序垦荒,虽然把许多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拉了回来,但短期的行为,没能让百姓永久的摆脱贫困,而且还为频发的自然灾害埋下了祸根。

自1999年起,陇南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这一工程,犹如一股股和谐的春风,年复一年吹遍了陇南的漫山遍野。

此后的15年间,陇南市累计新增林地面积达325万亩,许多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全市森林覆盖率将由此而增长1.5个百分点,特别是120多万亩跑土、跑水、跑肥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1999年有了大幅度下降,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根据有关部门测定,400毫米雨量的坡耕地造林成林后,每亩减少水土流失3至5吨,蓄水15立方米左右。由此推算,全市每年减少水土流失500万吨,蓄水1500万立方米以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陇南局部区域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长期超负荷运转的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局部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增收渠道拓宽农民收入增加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让陇南26.8万农户112.9万人受益。

在此期间,国家无偿投入的资金累计达到45亿元以上。陇南9县区195个乡镇的一百多万农村人口,通过国家发放的政策补助,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每亩150公斤粮食和20元现金补助,使群众直接“不劳而获”。每个退耕农户增加收入6978.0元,每个退耕人口增加收入1656.3元。广大退耕还林农户,不仅有了可靠的现金补助,而且腾出多余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门路。据统计,2012年,陇南市因实施退耕还林而剩余的劳动力达到25万人,其中15万人外出务工,挣回现金6个多亿。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陇南一些生态区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增加了土地利用价值,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转变,用特色农业置换传统农业的步伐大大加快。

在工程实施中,陇南市严格执行国家、省上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规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在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沿岸、徽成盆地等雨量比较充沛、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区域,重点发展以花椒、核桃、银杏、油橄榄、苹果、茶叶等为主的经济林;宕昌县、礼县、西和县等高寒区域,重点发展以日本落叶松、油松、云冷杉、侧柏、刺槐等为主的生态林。

九年来,陇南市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110多万亩,占退耕还林总面积358.5万亩的31%,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产业乡和专业村。尤其是花椒、核桃、油橄榄、银杏、茶叶、蚕桑等特色经济林按兼用树种纳入退耕还林生态林政策补助范围后,群众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群众由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步向精耕细作,推广优良品种,发展多种经营,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也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近三年,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每年以50万亩以上的发展速度快速推进。

盘活土地资源促进非公林业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陇南市在海拔1800米以上高寒阴湿不适宜经济林果发展的区域,选择速生丰产性较好的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与油松或山栁、杨、桦混交,使针叶树与阔叶树互生,实行封禁管护,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海拔1300—1800米之间中半山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选择核桃、花椒、板栗、油松、侧柏、刺槐,使与混交,达到保持水土的良好效果。在海拔较低的浅山河谷地带,选择油橄榄、花椒、桃树、苹果、核桃等经济果树,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赢。在海拔较低、土壤ph值较低、全年气温较高、降水充沛、光照适中的区域,精心栽植,成片建设经济林茶园,兼顾了经济、生态效益。在中半山地带,适宜药材生长的区域,推广市场需求大、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黄芪、党参、大黄、木香等陇南名优品种,逐步建成中药材基地。在低半山区、温暖湿润的坡耕区域,一条带栽树,一条带种菜(或低杆作物),实行林菜间作,可以间作洋芋、黄豆等低杆作物,也可以间作蔬菜。既能提高林木绿化率,适当增加农户收入;又能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林木生长。

同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激活了社会各界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全市共发展私有林业大户260多户,面积达到40万亩,两当县发展千亩以上的非公有林业大户15户,拍卖承包荒山荒坡造林近10万亩,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各县区都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旅游、生态庄园等非公有林业典型,带动了全市非公有林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各级政府加强了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生态移民、舍饲圈养等配套措施建设,实施区新修乡村公路1100公里,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村116个,吸引扶贫、教育、医疗、民政、能源等投资6亿多元。

通过工程的实施和有效落实相关林业政策,当地生存、生活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程区干部群众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希望和契机,深刻认识到了国家以钱粮换生态的重要性,促进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思想意识的根本转变,提高了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和发展特色林业的积极性,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已成为我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力量,退耕还林给陇南市农村改革发展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服用坤宝丸需要注意什么

肾虚引起的遗精吃什么药

肩膀肌肉劳损

赤鹿他达拉非适合什么人吃

绝经前失眠出虚汗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