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里山榆

水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东莞绿色发展麦李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7-20

水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东莞绿色发展

3月22日消息:华阳湖所在的水乡地区,是东莞先行先试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近年来,水乡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治水治污工作,成效显著。去年,东莞又出台了全市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对50座重要水库实行“库长制”,加强石马河、茅洲河流域污染整治……再次打响了水环境整治攻坚战。展望未来,水生态文明建设正引领东莞在绿色发展上阔步向前。

水污染治理造就“华阳湖样本”

阳春三月,东莞市麻涌镇马滘河迎来又一波“花海漂游”的观光客。游人从华阳湖湿地公园的码头出发,在6公里长的水道上乘木船而过,眼见翠芦莉、美人蕉和鸢尾花遍植两岸,凉风吹过,惊起不远处一滩白鹭。

马滘河地处麻涌腹地,环绕多个村落,早年间曾是环境清丽、交通便利的水乡之地。也正因此,在珠三角“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到麻涌投资的不少企业将厂址选在马滘河沿岸,其中不乏电镀、化工、制革等重污染企业。

由于企业常年偷排污水,兼之禽畜养殖场亦在河边聚集,马滘河多年以前已难见清澈河水。湖边地块原来主要种植香蕉,因水体污染、香蕉黄叶病发病率高,农民种植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面积农地丢荒失管。

2013年,借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麻涌镇打响了华阳湿地污染区的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美化优化“战役”。按“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思路,围绕马滘河、麻涌河,以建设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整理周边农田,清理面源污染,淘汰污染企业。

经过一系列整治,马滘河、麻涌河水质不断改善,鱼虾再次大量繁殖,已消失多年的本土麻虾、弹涂鱼、白甲鱼等重现华阳湖湿地生长繁衍,就连阔别半个世纪的白鹭、池鹭、夜鹭等珍稀鸟类也重归这片湿地,重塑“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水乡风光。

当得知短短三年,华阳湖就完成了从“污染重灾区”到“湿地公园”的美丽蜕变,见多识广的央媒记者们表示难以置信。直到看到华阳湖长廊上原先污水横流的场景图片,他们才彻底叹服。

河湖治污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现场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起这么一个小故事:在1月份超级寒潮中,东莞飘起了124年一遇的雪花。前些年,当东莞气温低至5摄氏度时,当地香蕉等农作物就会冻坏。“结果,麻涌华阳湖周边大片的香蕉林,却安然过冬。一番研究后,发现归功于华阳湖水域的调节功能。”

水生态建设发挥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华阳湖的变迁,是东莞水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水乡地区建成截污主干管网260公里,正在大力推进15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逐年稳步推进河涌整治,开展14个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项目,建成了华阳湖等一批示范片区、示范岸线和特色村。

在中堂镇,下马四围河涌综合治理作为东莞探索河涌综合治理的示范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以色列多段生物处理技术,显著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在道滘镇,蔡白沿江路湿地二期工程仅仅用了90天,原来荒废的农地、散发着恶臭的鱼塘,就变成了环境幽雅、景色秀丽的湿地公园。

经过治理,水乡水质明显改善,局部地区例如华阳湖部分指标达到Ⅳ类甚至Ⅲ类水的标准。华阳湖湿地公园建成这两年,每年吸引游客120万人次,休闲旅游经济年均增长500%,附近农村土地租金两年增长了8倍,环湖各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以上。

东莞坚持将水生态修复、生态水网建设与城市更新升级相结合,还建成了其他一批标志性水生态景点景观,较好地发挥了水生态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例如,依托燕岭湿地、中央水系生态岛群等建成了珠三角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东莞生态园湿地景区,依托穗丰年水道建成了沙田疍家文化体验园;依托东江南支流部分河段建成了万江龙湾湿地公园等等,已经成为广大市民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东莞努力践行绿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出现转机,生态环保产业成为新的主流。以水乡为例,2014年7月以来,引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70个,以京东、菜鸟为代表的电商产业集群等新兴产业在东莞水乡迅速壮大;吸引了草莓音乐节、中华龙舟大赛、国际马拉松赛事等一批文体盛会落户,极大促进了我市水文化产业发展。

深化水务改革 东莞经验全省推广

怎样的体制机制,保障了东莞水生态建设的加快推进?记者了解到,东莞坚持顶层,注重规划先行,强调规范管理,同时,也注重落实保障,创新增效。特别是深化了水务一体化,市、镇两级政府部门的水务一体化工作基本完成,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

与此同时,东莞强化责任机制,实行“河长制、库长制”等制度,将“三条红线”、水质改善等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考评指标,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市重点督办事项。推进了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制定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一系列水务工作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此外,创新了投融资模式,加大水环境治理的财政倾斜,在截污次支管网等建设中施行市镇财政投入5:5分摊;引导民营资本参与,率先在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展PPP项目建设,目前拟开展的相关PPP项目7个26亿元。

在规划引领方面,制定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行动计划》。在投入方面,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先后启动了总投资高达183亿元的42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5年9月,省政府在东莞召开现场会,推广东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的经验。

“两网、两河、两库”综合整治

三大抓手力促东莞水更清

近年来,市水务局以“两网、两河、两库”为抓手,不断深化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以实际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两网”即建设截污管网和水乡水网,“两河”就是对石马河、茅洲河进行综合治理,“两库”就是治理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

两网:投入124亿元建截污次支管网

近年来,在水乡水网建设方面,东莞坚持以“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合、水兴”为目标,重点推进了规划引领、截污治污、水环境整治、防洪减灾四大工作,通过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截污治污、河湖清淤、调水引流、湿地建设等综合措施推进水乡经济区河涌水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河道建设和沟塘综合整治,提高水乡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规划260公里截污主干管网基本完成,未来三年水乡经济区将投资29亿元,用于建设截污次支管网约350公里。石碣沙腰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进入通水调试;万江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为加强水污染基础设施建设,东莞正在投入25亿元实施13家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并规划“十三五”期间投入124亿元建设176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进一步提升截污治污能力。今年,东莞重点推进水乡经济区150公里、石马河流域200公里和厚街、虎门、长安50公里共4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

目前, 27个截污次支管网项目中,完成立项24个,完成招标19个,其中12个项目已进场施工。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3月份另有3个项目可完成施工招标,9个项目进场施工。

两河:茅洲河整治多个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跨界河流整治是我省近年来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工作。去年以来,东莞根据省的部署要求,将茅洲河、石马河等重点区域流域的综合整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与深圳、惠州协作,投入60多亿元,对茅洲河、石马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为整治石马河污染,东莞继出台“河长制”之后,在各镇街建立了“涌长制”,要求由各镇分管领导、各村一把手担任水污染严重的内河涌“涌长”,分片包干负责镇区内主要内河涌整治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石马河流域内的重要河涌还实行“一涌一策”,明确石马河流域整治、管网建设、污水深度处理、河道生态修复、沿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建设开发统筹等六个重点,推动污染整治向深层次治理转变。

而在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方面,东莞实施全流域整治。目前,截污管网、内河涌整治、界河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四大工程已启动,生态补水调水工程方案正加紧论证中。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人民涌、新民排渠等内河涌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两库:松木山、同沙等重点水库实施“库长制”

东莞水库众多,像明珠一样点缀在莞邑大地,但近年来水质受到了包括点源、面源和内源的三重污染。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市以治理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为样本,探索推进个体河库治理。

东莞以江库联网工程和珠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目标为倒逼,开展水库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对松木山、同沙等重点水库实施“库长制”,落实环库截污、清淤和人工湿地建设等整治措施。

截至目前,松木山水库人工湿地与库尾截排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正在办理立项手续,计划今年10月份动工建设,2018年建成,该工程为水库构筑第二道防线,能有效保护水库水质。水库清淤工程正在开展底泥详细勘查和方案深化设计,待人工湿地与库尾截排工程发挥效益后,将推进清淤工程建设。

截至2015年底,同沙水库已完成管网工程2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站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约占总工程量的94%。同沙水库清淤及淤泥处置工程正有序推进前期工作,作为储备项目,待尾水排放工程、环水库截污管网工程及雨季溢流污水处理工程发挥效益后,再行动工建设。

白豚用什么呼吸

吐血是什么原因

木耳泡多长时间有毒

新生儿大便绿色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