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手掌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图)虻眼属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7-18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图)

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以来,河南省粮食连年增产,粮食总产连续迈上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3个台阶,2011年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卷鞘鸢尾国1/4强,已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特别是河南省粮食商品率达到58.7%,在保证本省1亿人口的基础上,还有400亿斤粮食外调,占全国粮食净调出量的1/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三化同步推进的艰巨任务,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局,结合省情,科学谋划,提出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总体战略。这个战略,既是发力中原、涉及全局的全面性、系统性战略,也是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提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个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河南走上一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经济社金银莲花会发展阶段,各地均提出走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但关键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河南省着眼全国大局,立足自身,清晰定位,做出了明确的、科学的战略选择,坚持走出一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道路。这一战略选择,既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也体现了河南特色,把确保粮食安全融入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统一的大战略中,体现了河南服从国家全局的要求,突出了河南自身的特色优势。这个战略的提出,把三化同步推进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把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防止有的地方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忽视农业现代化、甚至农业现代化被边缘化的倾向。这对解决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产业非农化、农业种植非粮化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河南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对三化同步命题的*全面、*有力、*科学的诠释和生动实践。河南的经验不仅适用于中原经济区,而且适用于其他地区特别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以及主销区中的粮食主产区。这个战略的提出,明确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保护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是稳定全国粮食大局。河南省在这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充分体现了河南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个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河南是一个有着一亿人口的农业大省,针对城镇化水平低的突出矛盾,中原经济区战略提出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工农城乡利益协调、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口有序转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发展中小城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充分体现了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我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八连增,但受制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国情,粮食供求始终没有摆脱紧平衡的局面。具体表现是,供求脆弱紧平衡、区域产销失衡问题突出、品种结构矛盾逐渐显现,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一些地方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据农业部监测,2011年主产区夏收小麦、油菜籽、早籼稻亩均人工费用分别比上年增长11.0%、7.8%、11.4%,而亩均纯收益分别只有162元、54元、288元,仅相当于农民工月工资1800元的9%、3%和16%。受比较效益低影响,许多传统粮食主产区变成平衡区甚至主销区,有些属于鱼米之乡的地区已经调不出粮食。目前只有东北三省一区、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域可以调出粮食。二是粮食生产的三个资源紧缺日益显露。从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状况看,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减少花柊叶少的大都是良田。199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49亿亩,到2010年减少到不足18.26亿亩,13年减少了1.23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河南省的耕地面积还要多;人均耕地面积由1.58亩减少到1.37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3.76亩的一半,守住18亿亩耕地任务艰巨。从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看,目前农业用水每年缺口达300亿立方米,有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灌溉。据专家分析,每年因干旱损失粮食占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粮食的60%。从粮食生产的人力资源状况看,经过这些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人口以老人、儿童为主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三是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态势明显。我国三大主粮消费除小麦外,水稻和玉米都呈供求偏紧加剧状态。现在农产品口粮消费每年大体增加80亿斤粮食、80万吨肉类、100万吨植物油的需求。饲料粮消费目前约为每年3500亿斤,并保持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工业用粮目前约为800亿斤,并保持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面临诸多困难,粮食供求紧平衡将成为一种常态。四是粮食区域间产销不平衡矛盾突显。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13个粮食主产省,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部队。但是,11个粮食平衡区和7个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没有大的变化,甚至部分省份有萎缩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基本都是粮食调入区。更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调出量逐年减少,逐渐滑向平衡区、净调入区。五是国际农业竞争影响日益加深。我国农业产业的一些领域已经受到严重冲击。目前,我国大豆产业约70%的加工能力和80%的大豆进口为相关跨国公司所控制。2011年大豆进口量达到5264万吨,是国内产量的2.9倍,自给率不足30%。此外,外资对我种子、棉花产业的控制也初露端倪,形势非常严峻。六是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加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影响增大。更为严重的是,气候变化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技术、培育的优良品种构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使技术效用降低、品种退化减产的风险增加。近两年西南地区连续发生大旱,湖南、湖北、河南等中部粮食主产省也频发旱灾,水涝急转现象,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由于这些挑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粮食安全依然是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在宏观调控中继续加强农业,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扶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处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战略目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实行*有力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进一步解决有人抓粮、有人种粮的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粮食总产和单产在一个较高的阶段性水平上,仍然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建议研究和制定*有力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一是进一步提高四补贴水平,提高种粮农民收益。二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向农业资源保护、农鳞蕊藤业科技研发应用等环节延伸和扩展。三是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财政补贴力度,调动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四是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五是加快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坚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有地种粮。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很多,*基础的、*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认为是耕地资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扩张,我国城乡发展的矛盾已经日益聚焦在耕地上,对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宅基地管理,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二是尽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实行*严格的管水用水制度,合理分配和节约利用淡水资源。我国农业发展受淡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已经越来越大,冬春连旱、旱涝急转频频发生,特别是原来一些降雨丰沛的省区,也出现多年罕见的严重干旱和洪涝现象。因此,必须加快实行*严格的管水用水制度,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一是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方加大对小型农用水利建设的投入。二是尽快设立农田节水专项资金,引导和激励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打造国家粮食生产重要保障基地。保护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等于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全国粮食产量在100亿斤以上的省份有24个,在500亿斤以上省份有9个,在1000亿斤以上省份有2个。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占增产粮食的95%。中央和地方各级要增加农业投入,并向主产区、主产县倾斜,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发挥优势和释放潜力。在巩固发展粮食主产区、建设好粮食后备区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主销区的粮食自给能力。具体地要做到三个防止,就是防止粮食主产区滑向粮食平衡区,防止粮食平衡区滑向粮食主销区、防止粮食主销区的自给部分大幅减少、调入部分大幅增加。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粮食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建议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把农业科技投入作为粮食单产提升的重要支撑,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把农业科技投入作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拓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方面。二是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三是加快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其公益性地位,改善工作条件,保持队伍稳定,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种粮比较效益。我国粮食调控的总体方向应该是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做到种粮农民和消费者互为包容,既保护生产者利益,又要维护消费者利益。加快建立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并重、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考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以制度和机制解决价格问题,防止过多地采用临时性措施,政府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供给上,防止打压粮食价格合理上涨。

家暴出轨
股权分割
北京涉外离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