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润楠

国家政策与棉价大起大落鸟状棘豆

文章来源:鑫盛农业网  |  2022-07-13

国家政策与棉价大起大落

收储抛储制度的成本与收益充满不确定性,对农民和产业链后续环节群体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视

政府稳定市场常用的“法宝”是收储抛储制度。这一次应用的是棉花市场。

经历了最近一年过山车般的波动后,棉花现货价格近期持续低迷。随着既定的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实施时间的到来,国内棉花价格逐渐有所回升。

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8月31日,衡量国内现货价格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达到19307元/吨 ,较8月中旬的低点每吨上涨250元。9月1日临时收储预案的实施,被视为主要的托市力量,临时收储价为每吨19800元。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室主任、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杜珉告诉财新《新世纪》,出台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的目的,一要稳定棉花生产,二要保证农民收入,以保证国内的供给。实行最低收储价的方式,同时定价不定量,意味着在市场价格低迷时“敞开收购”,这可以保证棉农的利益,对棉花价格的调控是有利的。

从实践来看,市场价格低迷时,通过收储实行调控,稳住市场价格,的确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在价格高涨之时,通过抛储来平抑价格,其效果并不理想,而后者对农民和产业链后续环节群体的影响更不容小视。

政策目标与现实

对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中国政府实行专向储备管理由来已久。在供大于求时收储,在供不应求时抛售储备,以此调节价格,稳定市场。

在价格没有太大波动的正常年份,棉花的收储抛储主要是轮入轮出。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价格波动较大,棉花收储、抛储的力度明显加大。

2008年棉花收获期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扩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导致国内棉花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低迷。中国先后三次出台棉花收储政策,收储数量分别为22万吨、100万吨和150万吨,三次累计收储的数量达到当年国内棉花生产量的36%,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也超过20%。

2010年国内棉花价格上涨加速之时,8月和10月,承担储备管理工作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两次抛储,合计达到100万吨。

然而,此后棉价迎来大跌。在棉价大起大落之时,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预期,保证市场供应,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在新疆、湖北、山东等13省(区、市)棉花主产区临时收储,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期间,当监测的棉花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此价格,即可启动收储预案。

杜珉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与2008年临时收储在收购开始后才启动、且有数量限制相比,今年的临时收储在当季播种之前就出台,有充分的时间传导到农户和棉花经营者中,因此效果会更明显。

按临时收储价扣除加工流通企业的合理费用测算,杜珉认为,从农户手中的收购价在每斤4.3元-5元之间,一般在4.5元左右,比2008年的临时收储价格高出不少,这有利于稳定棉花生产。

8月31日,中国棉花协会公布最新一期棉花形势月报称,根据其实地调研,预计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8018万亩,同口径比较,较上年增长4.1%。棉花播种以来,棉区气象条件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预计总产达到748万吨,较2010年的596万吨,增幅超过25%。

与此前历次收储不同,此次收储预案中,并没有数量限制。长期在新疆从事棉花生意的谢超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短期内,收储不仅对中国棉花价格有托市作用,对国际棉花价格亦是如此。不过,收储对未来价格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如果现货价格一直低迷,像2008年那样,长期处于收储状态、收储量较大,必然会对后期产生一定影响。

他同时表示,棉花价格的走势,还要看下游纺织企业的情况。由于不少纺织在上涨过程中,购进棉花,消化这部分原料,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如果纺织企业的状况得不到改善,棉花价格很难有大幅上涨。

根据目前的棉花价格和收储预案的规则,预计收储将于9月8日左右启动。银河期货棉花产业组分析师陈晓燕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在当前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临时收储能够实现托底的目标。不过,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和棉农处于相持阶段,棉农预期较高,加工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加之新上市棉花较少,预计收储之初,量不会很大。

她预计,随着新棉大量上市,10月短期供应量较大,价格有下降的可能,收储量也会随之增加。全年如果收储量在100万吨左右,市场基本能够保持平衡,但也不排除市场出现恐慌或过于乐观的情况,使收储量偏大或收不上来。

她同时称,对棉价不能预期太高,预计将在2万元/吨左右窄幅波动。

托市易平抑难

棉花价格上涨,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棉农的收入,但从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整个产业链条的角度讲,更希望的是价格相对稳定、可预期。

山东烟台北方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副总经理万炳政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是从7月开始出口大幅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本该签订下半年交货的订单时,国内棉花价格剧烈波动,部分客户将订单转移到当时价格相对稳定的印度、巴基斯坦,以致公司订单下降50%-60%,整个下半年订单都没有大的订单。

另一方面,相对于价格低迷之时收储的托市作用,在价格高企的情况下,通过抛储来平抑物价,作用并不明显。

陈晓燕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从理论上讲,抛储对平抑市场价格有一定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与储备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例有关。2010年8月至10月,中储棉先后两次供给抛储100万吨,但抛完后,只剩下二三十万吨的库存,不足国内一个月的消费量,市场已经预期这一点,随后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2010年8月10日第一次抛售60万吨国储棉后,现货价格略有回落;9月底宣布第二次抛售40万吨时,现货价格却一路追涨,直至当年11月初国务院稳定物价的16条措施出台,才略有回调。

不仅是棉花,近期推动CPI上行的猪肉亦是如此。按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2006年猪肉人均消费39公斤计算,全国年消费猪肉总量将超过5000万吨;而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冻猪肉的中央储备量为20万吨,与消费量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杜珉也承认,通过储备进行调控,确实存在托市易平抑难的情况。不过,她同时表示,尽管此前设想过用消费库存比来作为棉花安全线,但如何衡量储备是否充足,是个难题。

中国生产纺织产品中,有30%-40%是用于出口的,是否将这部分棉花需求纳入考虑,值得探讨。“目前农业部的生产战略是保证国内13亿人的穿衣用棉,出口带来的棉花需求可以用进口棉来解决。”杜珉称。

去年底、今年初的棉花价格上涨,并非仅由棉花减产带来的供求关系变化造成的。国际棉价在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高于国内,加之全球充裕的流动性带来的资金炒作,都在影响棉花价格,因此“抛储的作用并不明显”。

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也让政府对于抛储平抑物价进退两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崔晓黎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用工成本上涨,近年来粮棉油生产成本连续大幅上涨,抛储抑物价相当于压低农民的收入。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农户的行为已经发生变化,由于进城打工收入增加,农民不再依靠出售农产品来支付日常支出,在价格不满意的时候,往往出现惜售,这会对调控产生影响。最近两年,粮食收储过程中,最低收购价很难启动,即为明证。

“在两难中,政府应该倾向于保护农民利益。”崔晓黎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适宜棉花生长的新疆退粮保棉,同时鼓励棉纺企业向新疆转移;粮食方面,则要依靠其他地区的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规模化种植来保证供给,而这“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

钢结构彩钢房

宜兴市星海运输有限公司

临汾市尧都区鑫精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各类印花胶浆

文具夹文件夹配件

浮山县盖峰有机肥料有限公司

重庆汽车随车工具厂成都经销部

国标配电箱

感应距离报价

釉料加工报价